這次的新潟美食之旅,對我來說是一趟重新反思的旅行。
原本想在「里山十帖」多住兩晚,讓身心真正沈浸在山林與溫泉的節奏里,但此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造訪 Uozen。為了能在僅開放六個位置的餐廳用餐,做了一些取捨。一位同行的夥伴在用完餐後對我說:「如果這次沒來Uozen,我一定會非常非常遺憾。」這趟跋涉是值得被牢牢記住的經歷。
新潟縣幅員狹長,美食餐廳分布並不集中,若想完整走訪,勢必得在交通與移動上多花點心思。我們以最少的移動時間去規劃這段旅程,抱持著「對美食絕不妥協」的原則但又不能太操勞——畢竟,我們是美食團啊。
主廚井上和洋與妻子井上真理子所共同經營的法餐廳Restaurant Uozen,是這趟美食之旅的最高峰,日本美食家Takefumi Hamada在文章發表時曾說「主廚井上和洋擁有肉品處理執照,能親自進行解體作業。在日本供應野味的餐廳雖然越來越多,但能夠親自獵捕野生鳥獸,並正確地進行解體、烹調的人幾乎沒有,更別說還會親自出海到佐渡去釣魚。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店家,在全日本恐怕也只有這一家。」
餐廳位於新潟縣三條市,靜靜佇立於稻田與鄉野之中,前身是主廚妻子父親經營的日式老店「魚善」。2013年,井上夫婦承接這段家族記憶,將它轉化為以土地為本的法式餐廳。
井上主廚不只是一位廚師,他也是一位獵人、漁夫、農夫。他擁有深厚的知識,能將食材調整至最佳狀態。他親自狩獵山鳥、捕撈鰤魚,種植白菜與紅蘿蔔,所有上桌的食材,多半都經過他的雙手。他選擇不倚賴市場供應,而是讓食材來自時間、氣候與自然條件的真實模樣。料理對他而言,是與自然共存。
走進餐廳時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仍保留著的板前空間,或許是過去作為日料店時期留下的佈局痕跡。大面積質樸的木地板,整體空間帶有些微北歐風的氣息。地上鋪著獸皮,壁爐里正燒著柴火,讓整體氛圍顯得溫暖而安定。
一旁的休息室是個和室,鋪滿獸皮,佈置風格簡潔又帶點粗獷感。那一瞬間,我不禁想起當年在瑞典Fäviken的經驗。那種空間語匯所帶來的熟悉與放鬆感,也在這裡悄悄浮現。
開餐從精緻的開胃小點開始,展現了季節的風味與創新的搭配。
一開場有三種不同的小食:包入野豬肉的塔則展現了豐富的野味風味,外層的塔皮酥脆,內部則是以野豬肉製作的冷肉醬(Rillettes),其濃郁的口感與香草風味相融合。塔上撒有芹菜粉末和醃漬馬錢子果實,為這道菜增添了層次感與深度。另一道小點是以野味香腸為內餡,外層裹上玉米熱狗面糊油炸而成。上方的黑色醬汁是以發酵黑蒜製成的醬。直接拿著樹枝,大口咬下享用。另外炸春芽(タラの芽のフリット)以連接菜桱的原始樣貌呈現,這些春季特有的楤芽散髮著山野的氣息,並以風乾熊脂和山椒醬汁點綴,為這道開胃小點增添了微妙的辛辣與煙薰感,完美平衡了炸物的油膩感。
野豬肉醬塔

野味玉米熱狗
進入正餐,已讓人贊嘆。第一道是牡丹蝦包裹法式海鮮湯凍(Bouillabaisse),是以佐渡產的牡丹蝦為主角,包覆在蝦肉周圍的是採用法式海鮮湯的方式製作而成的棕色果凍。點綴其上的白色醬汁 Rouille,是馬賽魚湯的經典搭配,類似美乃滋的基底,帶有番紅花與大蒜的香氣,讓整體的味道跳躍了起來。而蝦肉晶瑩剔透的發光,荔枝般的甜度,集中度的鮮味刷新了味蕾的記憶,不愧是招牌菜之一!
牡丹蝦包裹法式海鮮湯凍
接下來的菜品是以法式蕎麥餅為基底,包裹著野豬腹肉,長時間燉煮至入口即化,最後再放入石窯中烘烤,濃郁而飽含脂肪的美味。點綴其上的白色醬汁 Rouille,搭配制法式咸薄餅(Galette),呈現出多層次的美味。餅皮以月輪熊產地的蕎麥粉製成,像taco卷餅那樣捲起來後食用,搭配的薩巴雍醬(Sabayon)以蛋打發製成,並帶有日本山椒的香氣,使這道料理在濃郁的野味與清新的香氣之間達到了精緻的平衡。
野豬五花法式蕎麥餅
接下來的佐渡毛蟹與雪下紅蘿蔔則展現了當地的海味。這道料理的底層混合了毛蟹的蟹肉與蟹醬,再加入雪下紅蘿蔔泥,帶來了甜美的口感。上層覆蓋的是由蟹高湯製作的濃郁醬汁,並點綴著香草嫩芽與香草花,帶來了一絲苦味與酸味。白色顆粒是越光米所製成的香脆的炸米,與來自村上市的鮭魚卵相搭配,增添了整道菜濃郁而鮮美層次。

佐渡毛蟹與雪下紅蘿蔔
新潟縣今年降下了豐富的降雪,使用的白菜是在積雪下培養、甜度大幅提升的雪下白菜。從客人抵達餐廳時,就將整顆白菜放入石窯中慢慢烘烤。上方刨削的是法國汝拉產區的孔泰起司(Comté),加上以黑蒜製成的意式蒜味鯷魚(Bagna Cauda)風味醬。井上主廚此時親自為每位客人添加來自法國汝拉地區的黃酒(Vin Jaune)醬汁。醬汁的香氣與我們品飲的葡萄酒十分相近。整道菜呈現出深層的風味層次,並與葡萄酒的搭配相呼應,不得不說,好久沒有吃到這麼甜美動人的蔬菜。

雪下白菜、孔泰起司、黑蒜鯷魚醬、黃酒醬汁
另一道餛飩清湯(Ravioli Consommé)也是驚人的美味。餛飩內包的是山鳥(ヤマドリ,山雞),其肉質鮮美且風味濃郁。湯底則是以多種野味熬制的清湯,並搭配了芹菜及山菜嫩芽,帶來清新爽口的感覺。

野雞餛燉清湯
接下來是主菜野生真鴨(マガモ)。將一整只鴨平均分給每位客人,部位各不相同,左側是胸肉,右側則是腿肉、翅膀根部等其他部位。醬汁是以鴨的高湯為基底,並加入了香茸的香氣與風味都非常濃郁的野菇,經過乾燥處理後更能提升整體的旨味。搭配的長蔥,是Uozen自家菜園中在積雪融化後所採收的,甜度特別高;另一種綠色蔬菜是嫩葉羽衣甘藍,是一種由羽衣甘藍(Kale)與花椰菜(Broccoli)雜交育成的蔬菜。在長蔥上方還放有鴨肉生火腿和炸蔥根。
野生真鴨
真鴨烘烤至完美,明火燒烤的魅力是低溫慢煮所不能企及的人間煙火,飽滿的鴨皮油質,豐厚而帶有迷人的香氣是我忘不了的味道。搭配當地雪季的甜美蔬菜,將整道菜的風味推向高潮,這時候一杯紅酒絕對不能少。
甜品為味蕾帶來完美的結束。米布丁的底層由新潟的越光米與牛奶熬煮而成,配以馬斯卡彭奶酪慕斯和牛奶冰淇淋,並搭配金柑蜜餞和佐渡蜜柑果醬,讓每一口都充滿驚喜。
越光米布丁、馬斯卡彭慕斯、牛奶冰淇淋,搭配金柑蜜餞和佐渡蜜柑果醬
整頓飯是不斷高潮的疊加,巧妙地控制長度,在恰到好處的時候畫下完美的休止符。
走出餐廳時,我在門口停下了腳步,玄關的牌子掛著一段話,來自新潟「淺野生態農場(エコファーム・アサノ)」創辦人、務農者淺野悅男先生。他以簡單幾句話,寫下了對「食」的信仰與對料理人、食物與土地三者關係的定義。這段格言特意放在出入口,是一面提醒自己的鏡子,也是一道送給每一位離席賓客的結語。
『不是為了賺取百姓的金錢而去販售所謂「美味」、「高級」的食材,而是要創造出被稱為「美味」與「高級」的食材。這才是農的本質。
身為料理人,應當瞭解食材,並將之發揮,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料理。這才是業的本質。
吃的人用舌頭去感受、用舌頭去品味,用腦袋去理解,用心靈去感到滿足。這才稱得上是料理。』
餐畢在回頭讀見這段話的瞬間,那些在Uozen曾經入口的味道,都變得更具重量。這段話與料理一樣,是組成這間餐廳靈魂的一部分。句句直指本質,現在這個時代又有多少餐廳能夠做到?
文字: Jocelyn 华姐
图片: Patty Chuang/instagram@restaurant_uoze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