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在深圳參加Ensue主廚Miles Pundsack Poe與壹零貳小館主廚徐涇業合作的一場晚宴,讓我重新看見四手聯彈的意義。
而原本去年就應該發佈的成都米其林指南,因疫情原因預計延至二月發佈,意外在網路上公開,使得萬眾矚目的首版光彩宛如曇花一現。榜單外洩,加上星級名單僅有九家,對已遭受疫情衝擊的米其林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。
Bistronomy(小酒館美學)概念越來越受歡迎。最近在上海又一代表作,座落於上海UCCA Edge 的意大利餐廳NEW WAVE by DA VITTORIO,由前上海DA VITTORIO副廚 Francesco Bonvini擔任行政主廚,以Fine Dining的水平與輕鬆的姿態,擁抱每一個走進美術館尋找藝術與飲食美學洗禮的人。
座落在上海靜安區的璞麗酒店,已開業十幾年,但鬧中取靜,經典雋永,而酒店內的斐霓絲餐廳,連續六年獲得米其林一星,最近找來法籍新主廚Ugo Rinaldo,有別於前任主廚濃烈的南法風味,新主廚的菜品一樣有著法式傳統功夫菜,不過更加輕盈。
今年在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新開設旗艦品牌漢舍中國菜館臻選店(Madam Zhu's Kitchen Reserve),要讓精緻中菜走入平常百姓家。不做他想,行政總廚陳軍只想真誠做菜並以分享之意,讓漢舍臻選成為親朋好友聚會首選,且讓中菜耳目一新。
能人之間亦師亦友,甚至能相知相惜,時常成為人間佳話,而在餐飲界師徒關係很多,但競爭關係也不少。但能因彼此的價值觀與才能而互相欣賞,成為畢生摯交更難能可貴。
疫情之前,一年飛行70趟 ,每年大約拜訪200家米其林餐廳。這樣的生活你還想重來嗎?
這次來到有巴黎小酒館之稱的L’Avenue,隱身在深圳繁華中心商業區的一座獨棟建築里,有些細微的巴黎風,氣氛稍微更細緻一點,L’Avenue更有自己的個性靈魂。在主廚Arran McCredie打理下,將法式傳統鄉村菜以近乎Fine Dining的標準來呈現。
再訪萊美露滋,時間是禮物,行政主廚Yann Klein對中國風土瞭解更深,更能善用本地食材,一餐下來宛如聆聽了一場循序漸進的交響樂,讓我感覺當下的美好。
飲食如何才能讓人感到舒心沒有統一標準,但晴空在料理上採溫和的作風,大道至簡,重視季節食材運用,符合我的飲食觀,加上毫無壓力的空間感與服務,去一趟至少能帶來片刻寧靜,滋潤五感,每周拜訪也不覺有壓力的地方。